首页

sm 女王调教

时间:2025-05-24 20:12:26 作者:第二届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在广西南宁启动 浏览量:86345

  中新社海南文昌5月4日电 题:嫦娥六号搭载法国科学载荷升空 中法携手探月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

  “嫦娥六号任务将在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我们很自豪能作为其中一员参与这次任务。”现场亲眼见证嫦娥六号发射的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项目副主任博斯克(Pierre Bousquet)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法方对嫦娥六号任务抱有高度期待。

  5月3日下午,嫦娥六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此次任务,嫦娥六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载荷。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这是中法首次开展探月合作,也将是法国首个着陆月球航天项目。博斯克介绍,嫦娥六号搭载的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旨在对月球表面氡气同位素开展原位探测,研究挥发物在月球环境下传输和扩散机制。

  据介绍,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任务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背面比正面更古老。迄今人类所有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均位于月球正面。嫦娥六号预选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三大地体之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月球南极地区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可能存在宝贵的水资源。”博斯克指出,在月球南极开展探测,有助于科学家更好了解月球的水是如何形成的。嫦娥六号搭载的载荷可以在月球表面观察月球的季节周期性变化,积累更多测量数据。

  嫦娥六号任务,也为中法科学家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参与月球氡气探测仪研制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天体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DORN载荷首席研究员皮埃尔-伊夫-梅斯林(Pierre-Yves Meslin)表示,此次任务法中组建了一支友好协作的科研团队,“在过去4年时间里我们在彼此信任的同时也建立起友谊”。

  事实上,中法航天合作由来已久。自1997年两国政府签署合作协定以来,一系列举措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对地观测等领域有序展开,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2018年10月,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两国元首互致贺信。中法两国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成为中国航天工程国际合作领域亮点。

  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中国向法国赠送了1.5克科学用月球样品。这份来自月球的“土特产”不仅拉近了中法之间的距离,也帮助中法科学家进一步探寻宇宙的深层奥秘。

  皮埃尔-伊夫-梅斯林表示,法方对中国赠送的1.5克月球科研样品展开研究,同时他们也对嫦娥六号即将从月背带回的月球样品保持期待。一旦嫦娥六号成功采样返回,接下来几年中法科学家们还将开展更多合作。

  这位科学家直言,尽管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开展了多次登月任务,但探月并非易事,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国家和私营企业开展的月球探测任务相继失败,更让人们意识到“探月始终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博斯克亦表示,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21世纪以来中国探月工程连战连捷。中国的月球与深空探测计划雄心勃勃,未来将探测更多地外天体,法国正寻求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

  近些年,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发布一系列探月规划,掀起新一轮探月高潮。尽管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开展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但仍有外媒渲染“中美正开展‘登月竞赛’”的不实言论。

  对此,博斯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指出,法国曾与不同国家开展过太空探测领域的合作。在他看来,这些月球探测项目非但不是竞争性的,而且还彼此互补。各国科学家们合作探索太空,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向世界分享,这才是太空探索的正确之道。(完)

【编辑:王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小新的Vlog】博物馆奇妙夜!和自然来场“时空对话”

“我们要激活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优势,大力推动快时尚产业发展,做深做实‘毛衫派’和集聚区建设,提升洪合毛衫区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秀洲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博说。(完)

【澜湄印象】澜湄美食之旅

发电生产车间内,一捆捆秸秆放入破碎机,被粉碎成5-10厘米长的“秸秆段”,与废旧木板、树枝碎屑等混合后,送上传送带,进入燃烧炉。“火力把水烧开,水蒸气驱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听李锦讲解火力发电的原理觉得简单,而具体到如何用秸秆发电,李锦已经研究了近6年。

四川成都首个雪豹摄影作品展吸引民众

陈旭表示,中方愿就促进和保障残疾人权利提出三点主张:一是促进包容,消除针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二是加强保障,加快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救助体系。三是提高参与,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平等参与经济社会文化事务。

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青年是俄中友谊的未来

今年将是“全球南方”合作的丰收年,也是亚非拉团结的新起点。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迎来成立20周年,中国—拉共体论坛十年有成,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也将于今年秋天在中国召开。中方期待同各方共襄盛会,不断汇聚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南方力量”。我们也支持俄罗斯办好扩员后的“大金砖”峰会,支持巴西、秘鲁分别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同点亮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制作 岳子岩)

王毅会见韩中议员联盟会长金太年一行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会上举办9项京津冀大视听重点发布和交流活动。首先,三地系统回顾了广电领域深化区域大视听协同工作历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广电系统紧密合作,守正创新,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主题宣传联动、视听精品创作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协同、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不断拓展新空间,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文化保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